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外湾区学校SGA —— 一个意外的发现

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 2023-10-15






几年前就通过学生的关系了解到SLIS(深外龙岗国际部)了,当时印象略等于【想把SWIS模型copy到龙岗】,但考虑到地理位置与招生因素,当时并没有对这个学校产生太大兴趣。


但在2020年,学校整体校址迁移到坂田街道象塘路(也就是以下红点的位置),整个团队换了一水,新的班子,也对教学教务上有了新的调整,学校的属性和定位也逐渐清晰起来。



以下我们从不同层次试图一窥这个学校的风格与模式。


属性


 “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“不同于国际学校、双语学校、公办学校”的多元融合学校”。


—— 官网上这么定义,可是什么意思呢?


  • 确实不算公立学校

    也不算民办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


  • 可以招收中国籍、外籍、港澳台等不同身份的学生


  • 升学:理论上来说有【三通】的开放性端口


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去把它归入到一个既有的学校类别里去,而是要开拓新的认识。这两年,这类型的学校越来越多,是跳出原有的管理框架的东东。


湾区是,培侨也是,如果非要总结一下的话,我认为是政府背景基础上的【探索型】、【融合性】、【多路径通达型】新型学校。所以没法划入公立、民办、外籍的原有池子里。


湾区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【先行示范校】,对于教改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。这种类型有点像国家体系的亲儿子,在把握意识形态和教改方向的基础上,可以大胆尝试和改良所谓的“国际化教育”。



由SWIS升级而来


SWIS内行家长都知道是中信红树湾附近的深外国际部了,十几年的历史,曾经也是在神坛之上,但最近几年受到其他学校的竞争挤压,和疫情的双重挑战,不容易。


因为都是深外教育集团体系,大家很自然会对湾区学校的联想基于SWIS之上,但这里,从更深入的内行视角来看,即使都走IB体系,里面还是能看出挺大的区别,在文化与实践的两个层面。


SWIS早年,外教校长在教学方面掌控较大,所以整体是纯西式的教学,在教育文化和学科标准上,IB体系一直和中国文化有格格不入的一些点,从SWIS多年的教学结果可见一斑,中文、数学的学科教育首当其冲。


这就属于典型的外籍校长或管理团队与中国传统学习观之间的冲突,据说后面SWIS总校长也有试图去做一些调整和改变,引入过中方的数学名师,和语文方面的资源和专家,但还是不行,一个机构的文化和行为模式根深蒂固,哪能进来几个人就能逆转乾坤的?所以即使知道问题所在,也是难、难、难


但湾区学校是一所新的学校,在SWIS的办校经验上,可以从头进行教学设计、组建相匹配的团队来解决问题,这是升级的基础。


在办学这个市场里,一向是老校整改难、新校升级易。



探索与升级的几个层次


  1. 在外教越来越不“稳定”的大形势下,早两年就培养了一批国内外名校背景的中国师资团队,还争取来了小几十个编制,大大强化了优秀老师的稳定性和归属感。经过几年的培养与实践,这批老师已经成长起来,成为核心力量。所以在师资上,整个盘子更为中西平衡与稳定


  2. 划重点:学校除了一中一英2个班主任负责英语与探究主题教学外,还单独系统配置了完整的语文与数学学科团队进行授课(这是之前SWIS想做而做不成的吧)。据说,中国数学老师团队一来了以后,学生数学成绩快速攀升,目前数学是以英文教学。语文课在小学开够开足,一周8节课,语言分布上,除了语文、道法、历史、地理等课就基本是英文课了,学校觉得家庭与社会环境的语文已经可以配合学校实现双语的目标。


  3. 在教学方法论上,还是保留了IB探究制的特点。每周探究制主题课程UOI(Unit of Inquiry)还有5节课的课时量。


总体来说,学校是通过管理层团队的中西权力调节,与对IB课程的学科改良,来实现升级的。


这两点,一个是“人”,一个是“事儿”,真有打蛇打七寸的感觉。



硬件


有点.....嗯,大家自己看吧








其他信息


  1. 深圳最快拿到IB认证授权的官方IB校;


  2. 目前学校从小学开到初中,1-5年级是小学,做IB PYP课程,6-10年级是做IB MYP课程,11-12最后两年做IB DP;


  3. 现有300个学生左右,初具规模;


  4. 生源附近有华为、宝能、建行等大客户链接,有个基底;


  5. 其他的一些官方基础信息。



总结


因为是政府背景,所以学校整体宣传上比较低调,没去真正研究以前我们也有一种蒙着纱来看的感觉,现在走到近处,深度调研,始才发现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。


我自己也有个感慨,这么多年了,全网搜索IB课程体系信息,搜出来的全是一片溢美之词,像是统合的大通稿一样,很奇怪诶!


【纯IB】当然不是完美无瑕,多年前我也曾感慨:


咦?怎么就没有学校在IB的基础上好好做本地化的融合课程,或者依据中国家庭真实的需求做IB升级呢?


今天,终于看到有学校在这样去做了,算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与惊喜吧~


PS:至于这种安排有没有可能未来路径上转回公立;学5年的MYP会不会有点难以描述、能不能支持DP的学习;学校真正适配什么样的家庭?


6月9日在我们的探校课程中来线下答疑吧,也可以一边走一边聊,系统升级一下~


感兴趣探校课程、或者有教育咨询需求的请联系【卡小拉】具体沟通~






卡拉与小伙伴


【卡拉与小伙伴】是深圳市首个依托于拥有资深学校管理经验的团队、致力于提升家长认知、增强家长对现代教育理解的第三方教育平台。


卡拉老师团队基于多年对国际学校与创新性公立、私立学校的观察与创校经验,成功打造了从家长认知视角出发的、系统的【现代教育通识基础课】系列,覆盖0-18岁年龄段,在【路径选择】【如何择校】【学习规划】等重点主题上具有深度研究。


服务项目:

• 卡拉老师一对一定制化教育咨询 

【湾区新知】家长成长俱乐部

    —— 一站式解决教育决策问题


公众号算法已改

为了即时收到文章推送

记得点“”与“在看”哦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